2020.04.15防災減災工程進度


口頭質詢

  2017年的超強颱風“天鴿”及2018年的強颱風“山竹”對澳門造成巨大影響,居民都記憶猶新,但內港水患問題並非“天鴿”之後才出現,而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老問題,每逢進入夏季或受到天文大潮影響,即使沒有颱風吹襲,內港及部分低窪地區大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,這些地區的居民及商戶長年飽受水患之苦,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營商環境,近年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,情況更有過之而無及。根據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最新資料,今年約有四至六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澳800公里範圍內,其中可能有強颱風或以上級別,預料風季將在六月中旬或以後開始,隨着颱風季節漸近,社會都十分關注本澳各項防災減災工程的落實進度。


  “天鴿”風災之後,特區政府提出了不少防災減災措施,包括:《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(2019至2028)》、外港提圍優化、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、安裝退水拍門、活動式擋潮閘、路環兩湖一岸方案、內港防洪牆、蓄水池等等。然而市民對於這些基建工程的規劃和落實依然知之甚少,甚至是否已經採納方案、社會的爭論點在哪裏都是一頭霧水。特區政府除了持續做好工程建設之外,應該定期向社會公佈有關防災基建工程的整體藍圖、工程數量、最終方案、項目內容進度、工程時間表等具體資訊,加強資訊透明度和社會公眾監督,才能確保本澳防災減災基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有序落實。


  為此,本人提出以下質詢:


一、內港防洪牆最終施工設計方案進度如何?何時才能進行招標工作?路環沿岸跟荔枝碗的“兩湖一岸”治水方案仍處於計劃階段,現時進展如何?有沒有最終方案?


二、去年八月底,有關當局就內港擋潮閘開展環評進行第二階段公示,當時《澳門內港擋潮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(徵求意見稿)》認為內港擋潮閘的工程建設具可行性,符合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規劃要求,現時環評第二階段公示應該已經結束,請問當局預計內港擋潮閘工程何時才能啓動?


三、政府曾經表示擬在司打口一帶興建地下蓄水池,在筷子基北灣至遊艇會一帶興建河底沉箱,作為河底蓄水池,同時在收回的跑狗場興建地下蓄水池,解決紅街市至北區一帶的水浸問題,但當時社會有意見質疑這些地段興建蓄水池的成效,請問有關當局對於興建蓄水池的研究如何?是否落實興建?

 

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

何  潤  生

     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五日




回最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