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.04.03書面質詢(有關澳門海陸口岸的商業配套的書面質詢)


書面質詢


    海陸口岸等地點作為對外聯通的首個「門面」,不僅代表了旅客對澳門的第一印象,更關乎澳門整體的旅遊形象。縱觀全球各大城市的交通站點與口岸等,享有優越的地理優勢與商業潛力,不難發現當中雲集交通樞紐、商業配套及休閒設施等複合式功能,積極善用絡繹不絕的人潮來締造商機,鮮有空置的鋪位,如位於廣州南站內的商圈、香港九龍站的商場、韓國釜山地鐵站等。然而澳門卻相形見絀,目前青茂口岸、外港碼頭及港珠澳碼頭邊檢大樓的商業配套稀少,基本機能不盡齊全,人潮疏落,營運情況堪憂,更有錯失商機之虞。


    以外港碼頭為例,商鋪配置方面存在不少問題,現時外港客運碼頭有31間商鋪營運,佔整體商用空間的65%,其中食店及零售店佔逾一半;前碼頭地面層單是旅行社櫃檯已逾20個[1],足見商鋪類型的重疊性過高,存在失衡的現象,難以達到聚集人流的效果,更遑論打造經濟商圈,當局的營運公開招標具有不少的調整空間。位於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內的「粵澳名優產品博覽中心」預計在2024年內正式投入營運,相關商業配置需要汲取成熟經驗,產品與服務豐富多元,有利本澳促成更多商機。


    口岸或碼頭除了要著重便捷的通行外,當中店鋪密度、產品與服務的同質性比例的高低亦是關鍵,以進一步滿足旅客的高層次需求,特別是零售類及餐飲的分布與定位需要妥善的規劃,眾所周知客流意味商機,創建人們樂於駐足及購物的消費點是當局需要從長計劃的。例如售賣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商品,或是限定的紀念品,保持新鮮感,避免千篇一律,以免長遠不利本澳發展口岸經濟商圈。當中旅客的消費型態相當值得重視,尤其旅客在匆忙之中,輕便易攜的商品變相是旅客的首選,商鋪需要換位思考,擬定以顧客為優先的經營策略,來增加旅客停駐及消費的誘因。


    因此,本人提出以下質詢:


    一、請問當局在外港客運碼頭營運公開招標上,會否將商業配套的多元性列為首要考量?當中商鋪類型的分布與比例,要如何發揮及擴大口岸或碼頭的經濟效益?


    二、為了增加本澳口岸或碼頭營商的創新性,請問當局會否考慮與《青年創業援助計劃》聯手合作,提供部分鋪位助力青年創業?另外,當局會否因應節慶的來臨,而增設光影藝術裝置、元宇宙的互動體驗展或「快閃表演」等具備趣味性的活動?


    三、請問當局會推出哪些計劃與措施,來填補現時本澳在口岸商業配套上的缺位與不足?如何減低商鋪的空置率?


[1] 2024年4月3日 力報 口岸店鋪冷清 商戶歎丁財不旺 業界:配套齊備才有發展商機  

https://www.exmoo.com/article/232171.html

 




回最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