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.11.04治水進度


口頭質詢

  澳門地勢低窪,先天條件不足,水患一直是困擾本澳多年的「老大難」問題,特別是內港及路環西側等沿岸低窪地區,更可謂是嚴重受災區,不但在夏季幾乎逢雨必浸,即使沒有受到風雨吹襲,只要受到天文潮的影響,內港一帶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問題,附近居民及商戶終日擔驚受怕,部分更因此蒙受不少的經濟及財物損失,深受困擾。


二零一七年「天鴿」風災後,特區政府重新檢視整個防災減災系統,決心加快民防工作的革新,以提高澳門防災減災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,當中包括編制《澳門特別行政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(2019-2028年)》,涉及了12個防洪排澇設施方面的行動方案。然而自計劃出台至今已經過了兩年的時間,不但過往的「水浸黑點」繼續「如常」水浸,黑點以外、非屬低窪的地區亦旱見地出現水浸問題,顯見水患問題的影響已日漸增大,完善防洪排澇設施,提升本澳的城市防災減災能力,保證居民及商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實在刻不容緩。


  為此,本人提出以下質詢:

  第一,對於治理內港水患的擋潮閘工程,當局曾表示仿真驗證研究已經“九九十十”,並支持建擋潮閘,請問現時與廣東、珠海方面的商討進度如何,何時能夠落實工程計劃進行興建?而相關工程的興建是否會因為疫情而有所影響?


  第二,針對路環西側的水患問題,過往政府曾向居民介紹路環防洪排澇整治計劃,居民大都支持防波堤結合景觀湖的“兩湖方案”,但事隔兩年,居民仍然是“只聞樓梯響”,請問當局對於路環西側的水患治理方案,是否有最終的定案,相關的具體進度如何?


  第三,受全球暖化影響,極地冰原融化、海平面上升、極端天氣大幅增加,對低地國家及多數國家沿海地區造成衝擊,澳門位處沿海、地勢低窪,更是首當其衝。可以預想水患問題必會持續升級,因此,除了已在規劃上的行動方案,請問當局對此是否有其他長遠性的應對計劃或措施,以便居安思危、前瞻性地做好應對?




回最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