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12.12有關內港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影響


議程前發言


    依據《城市總體規劃》的海域使用構想,期望透過岸線的整治和近岸填海方式,拓展澳門土地空間、優化海岸線的利用、實踐防災、減災、救災理念及改善沿岸水環境,從而提升城市發展的韌性。


    近日,相關部門公佈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項目的訊息,並為業界及社團舉行相關工程項目講解會。據悉,項目第一期已於十一月二十九日啟動,第二及第三期工程將根據第一期工程的進展陸續開展,整項內港區排水系統整治工程需時三至四年;建成雨水箱涵渠及雨水泵站後,內港一帶的雨水經雨水箱涵渠收集,再經雨水泵站抽升排出海,有望紓緩相關路段水浸問題,在此可見當局解決內港水患問題的決心,為當區居民安居樂業,社會長遠穩定發展謀取福祉。


    然而,是次工程項目,覆蓋河邊新街、比厘喇馬忌士街及火船頭街一帶,可謂整個內港沿岸區域,範圍長度約為1.3公里,耗時以年計;而傳統上,本澳漁業運輸及大宗貨物集散,均分散於內港區,工程無疑會影響近岸商戶營運,主要影響碼頭及倉庫等物流運作,諸如:糧油、日常生活用品的裝卸、儲存;貨車、貨船及躉船停泊等方面,亦會引起業界擔憂。


    當區居民對工程立意雖表示理解,但平日尖峰時間,內港交通已頗為擠塞,如今再加上這項長期的工程建設,施工期間,需要封閉部份道路、擴闊行車路面、交通改道及臨時遷移巴士站等,顯然會加重內港交通壓力,對居民日常出行造成困擾,特別是對長者居民而言,巴士站點的遷移或改動,行人路段的封閉等,均需要當局作出更充分的宣傳準備。


    因此本人希望,相關工程能按期按質完成,並冀盡量縮短工期,以減少對附近居民商戶的影響。目前,工程首階段已經展開,但居民對受工程影響而產生的交通變化,知之甚少;因此建議當局透過網絡圖文包、電視、電台廣播的方式,更主動地與居民溝通,強化相關交通安排宣傳,藉此減少對居民出行的影響;做好路面現場的交通標識,向駕駛者及行人指示清楚路向;同時建議開放更多渠道,讓道路使用者可以反映實際出行情況,以完善相關交通安排。


    對運輸業界影響方面,冀當局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,前瞻制定第二及第三期工程的規劃預案,如貨櫃車的停泊進出,冰鮮食品的集散安排等,減輕運輸業界於施工期內的運作負擔;同時,亦應注意工程所衍生的噪音及空氣污染問題,儘量為附近居民商戶做好前置措施,採取相應行動,減低相關滋擾,令受影響的居民獲得更佳保障。




回最頂